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
  •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九拷问”

    • 更新时间:2011-7-1 18:37: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中国民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解决目前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瓶颈问题,即企业家素质、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战略。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改变民营企业是找死,不改变民营企业是等死”。而企业主的素养是民企转型的关键。

    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最快,而倒闭破产比例在全世界各国也属最高。可以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几十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民营企业主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理性思维的战略头脑,经营决策只看到三步之遥,中国民营企业最滞后和落伍的不是厂房、设备、技术和营销模式,而是企业家的精神世界;在民营企业现代化办公大楼和进口先进设备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传统的、家族式的、带着浓厚的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色彩的价值观念。有形的东西最容易形成和改变,最难改变和形成的是无形的东西,而对事物发展起着根本作用的永远都是无形的东西——价值观。

    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最有力量的东西,一种是刀剑,一种是思想。从长远来看,思想的力量会胜于刀剑。”在拿破仑威风凛凛的军服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深的文化底蕴——那是对文化价值的崇尚、对思想力的敬重、对科学理性的笃信。而这一点,恰恰是当代中国企业家们身上最缺少的东西。国与国、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之所以有良恶优劣之分,其根本原因均在思想或意识。对于企业家来讲,我们今天在这里呼吁的是企业家的精神。这个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梦想、企业家的价值观。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体遭遇形势的急速变化,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颈期。但是,一个全面反思产业模式的气氛正在生死一线之间挣扎的民营企业中形成,压力下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家们殊途同归的选择。同时,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和失败的“切肤之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生存和发展问题悬在了每个企业的头顶。中国民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解决目前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瓶颈问题,即企业家素质、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战略。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改变民营企业是找死,不改变民营企业是等死”。而企业主的素养是民企转型的关键。

    一、思想意识先天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融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民企基础薄,包括硬件基础、管理基础。单从产业准入方面观察,民企占据了国民经济最微利的行业,从整体规模上看,民企仍然表现为“弱、小、散”等。因为它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所以,基础相对较弱。

    中国企业数量以千万计,绝大多数都是民企,民企整体人力资源薄弱、员工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在人力资源、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产业准入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民营企业有明显强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直接掌控企业资源的冲动,民企老板以社会边缘人士居多,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民企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随着公司的业务量扩大、组织机构扩充、公司人员增加、资金流量增大,中国民企思想或意识先天不足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

     

    二、自我崇拜妄自尊大

    民企老总们大都有一种自我崇拜心理,特别是对第一代企业家来说,总想超凡脱俗,总想开创一番伟业,但是,其内心深处仍然是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那一套,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所有行为和观念仍然是传统老套,没有什么根本变化。真正起自草莽的企业家,其早期生涯都充满苦难。或者是出身不好,或者是穷困潦倒,最后,由于自身天分和胆识,并且有好的机遇,他们创业成功了。但是,底层经历中的种种困难,曾经受到的白眼和伤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多少有些补偿心理,一旦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自己做了老板,这种妄自尊大领主意识就出来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他们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事必躬亲,依然依靠个人打天下,甚至难与他人合作共事。对于有些企业老板来说,可能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比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实践证明,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在公司进入规模后会带来巨大的弊病。如果说强人统治能够在初创企业奏效的话,将这种管理风格套用在已进入产业成熟期的民营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身上就不一定行得通。武断专行的管理风格曾导致国内一些民营企业领导层出现缺位,造成企业在第一把手离任后经营状况全面下滑。

    三、人文思想人格障碍

    民营企业主最缺乏的是一种人文思想、文化素养、理性思维和健全的人格。企业运作中最缺乏的就是契约和信誉精神,人格大小决定公司发展大小。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老总都存在着人格障碍。在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它是一种狭隘的视野、一种对人的冷漠、一种对人文精神的轻蔑、一种对通用规则的忽略、一种缺乏自己的固有原则、一种盲目追风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浅簿。

    中国民企老板,有一部分人视“面子”如金。他们不愿意让他人知道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愿意让他人指出他们的不对。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的人格特征是:远贤人、近小人;喜欢奉承、讨厌批评;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综观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成功者大有人在,但显赫一时、昙花一现者也比比皆是。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即创业者都未能克服其人格障碍,未能超越自我。

    四、小农意识市侩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中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民营企业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在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对自由民主原则的排斥、一种与国际化潮流极不合拍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小企业主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市场促销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的赌博性。一个产品赌赢了,其他所有产品都如法炮制。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缺乏远见的理性思维,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在民营企业主经营中最容易滋生,想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产品做成世界名牌的更少,更多的则是昙花一现。优秀的现代民企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基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一系列优点,但其身上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搞清楚现阶段民营企业家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五、创新思维首创精神

    民营企业初创期始终不渝的就是产品取向,相当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第一要旨,思想行为大都违反科学理性原则及人文精神,信誉不高,缺少个人首创精神,热衷于追风赶潮,经营管理活动中带有过多的政治目的,根本违反制度和规则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流,民营企业在适应高度市场化和网络、信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催化的产业革命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手足无措。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个层面上考虑,民营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其实民营企业创新的行动都局限于寻找创新的方法或点子上了,而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中国的民营企业,缺的是创新思维,并不缺创新方法。于是,便导致了我们中国只是出了个中国式的仿造制造,而不是创新制造,甚者为中国粗制滥造。

    六、社会责任社会价值

    社会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民营企业也难以生存。几乎所有的民企老板于创业初都是抱着名利为企业第一目标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企业主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整体的提升。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企业也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在完成其经营目标之后,也要完成其他的目标,即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能把利润作为惟一的标准,企业还必须承担起社会和环境所赋予的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发展从“以利润为中心”到“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追求价值最大化”,看重的不仅是实现利润,更看重的是实现利润的能力;看重的不仅是有形资产,更看重企业的品牌效应;看重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看重的不仅是企业自身价值。要做到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文明经商,以诚信立足社会;以人为本,劳动关系协调和谐;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真正壮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企业逐利使命目标

    自1980年陷入困境的部分民营企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战略决策失误,对行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扩张和盲目多元化,过于依赖OEM模式,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盲目发展,道德、社会责任的缺乏和监管缺失、基础管理薄弱,等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民营企业财富的快速积累,离不开制度解放带来的政策空间以及市场开放造就的市场空间,但根本上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形成今日的格局。中国人的勤奋、吃苦、强烈地追求财富的精神乃是财富增长的本源动力。这种精神使中国企业,尤其是形成“中国制造”鲜明特色的民营制造企业,在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但是,伴随一代企业家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步完成,人们对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问题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办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勤奋、努力、节俭之外,还有哪些精神因素能够长远地支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久?

     

    中国民营企业与西方著名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著名企业大都是为了一种使命、一种目标、一个产业而奋斗,而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为了一块市场,即发现了一个好产品,然后倾力投入,再无限扩大,而一旦这个产品完结,就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愈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民营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忽略民营企业文化及长期新产品开发。忽视民营企业单一产品的竞争到组合产品的竞争、从组合产品的竞争到供应链的竞争,从供应链的竞争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对比一些已经有百年历史之久的国际领先企业,可以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的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正直赚钱、利益分享、合作精神等方面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没有使命和价值观上的进步,民营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原罪”的舆论印象,转变成为受顾客喜爱、受人才欢迎、受股东称赞和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呢?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产品竞争”。

    八、和谐发展双赢思想

    通常民营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你死我活”。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中国企业之间实际上最需要形成价格联盟,但实际上也最难形成价格联盟,即便是短暂的形成,也会很快被破坏掉。

    因为民营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甚或多赢。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也是互动关系,是双赢的。无论是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还是一个产权单一的私营企业,它都要既为投资者着想,也要为它所存在的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更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

    九、不问是非只论成败

    许多民营企业主都很有才能,不乏智慧,但缺少的是理性思维,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人们大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企业家成功靠的是才华,其实不然。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理性科学精神、一种道德感、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对规则遵守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心中充满了伟大的抱负和鸿浩之志,头脑中存着太多的经商手段,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家惟一缺少的就是基本的道德、信誉和理性科学精神。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经营作风不端正的问题。他们不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手段来积累财富,而是采取投机行为,甚至是非法手段来牟取利益。在他们当中,抢注他人商标者有之;假冒别人产品、瞒天过海、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存在投机赌徒式的经营思想。其手段多种多样,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起码的商业道德,这样的企业还能做得下去吗?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作为企业主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思考企业的战略问题。应该发挥企业家精神,要具有创新、承担风险、系统思考与洞察的能力。中国民营企业的意识形态劣根就是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制度的劣根,民营企业之所以大都呈现短命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确立理性精神,理性战胜感情时,企业意识形态就正确,民营企业所有失败都是反理性行为的结果。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比如,下雨了就要打伞,天冷了就要添加衣服,这就是最最基本的理性思维,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主更多的是,下雨了不打伞,天冷了不加衣服。这种思维和行为在不少民营企业主身上普遍存在着。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门窗幕墙英才网
    分享到:
    关闭窗口
    职场资讯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