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
  • "城中村"改造普惠村民 武汉红霞村民成为职场人

    • 更新时间:2011-3-18 23:29:57  文章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展开湖北武汉的大版图,红霞村只是一个位于洪山区最南端青菱湖畔的小村湾。“城中村”改造,带给这座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社区
    当农民变得“不差钱”,他们没有选择坐吃山空,也没有因为富庶而脑子发热,在基层领导班子里的带领下,全村99%的农民实现再就业,实现从农民到职场人的华丽转身。

      城中村改造公平合理

      2002年的红霞村,是个纯农业乡村,2100余户村民,要么靠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谋生,要么进城打工。自2004年起,红霞村抓住黄家湖大学城和青郑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着手城中村改造和改制,发展了物流、客运等产业,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员工和股民。

      2006年4月9日,村民大会召开,集体表决红霞村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方案。窗外瓢泼大雨,村民们打着雨伞,从宣读改造方案到投票表决,秩序井然。

      统计结果显示,村委会提出的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的5项方案村民投票率达100%,赞成率达99.4%——面积拆一还一,征地价每平方米530元,还建时每平方米480元。村民平房、土砖变高楼,一方一寸不少,还能获得一笔差价补贴。

      整个征地过程公开透明,干部村民一碗水端平,拆迁还建一气呵成,没有发生一例群众上访事件。用农家人朴实的话说,叫做挖了村民的祖坟没有上吊的,征了村民的土地没有上访的,拆了村民的房子没有上告的。

      这奠定了红霞安居乐业的基础。

      安居然后乐业

      记者在红霞社区培训室参观时,恰巧遇到社区物业公司散会,于是随机拉住一位中年师傅采访。

      这位师傅叫王学庭,50岁的他目前在物业公司当维修工。王师傅说,“城中村”改造,他家分得一栋168平方米的别墅,一套129平方米的四室两厅,两套85平方米的两室两厅。“129平方米的准备留给22岁的小儿子做婚房。”家中83岁的岳父徐桃清办有社保,每月能领870元退休金,小房子每月都能收五六百元租金。但一家人都没闲着,除了王学庭在社区物业工作,爱人也在附近的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做保洁,大儿子跑运输,小儿子在市内上班。

      “过去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一年忙到头才能挣五六千元,现在工作不算辛苦,每个月能拿到1700多。当了一辈子农民,闲下来反而不习惯。现在感觉,能干活是种快乐。”

      红霞社区书记吴益友介绍,社区刚建成时,聘来熟练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同时安排一部分岗位给村民,让他们学习物业管理技能。学成之后,就由村民自己来组建物业班子,光是物业公司,就为65个村民提供了岗位。“目前社区物业服务全免费,这65个员工的费用,全部由红霞集团出资,由社区发放。仅去年一年,集团就为物业公司拨款221万。”

      如今的社区,设施齐备。不仅配有老年人活动室、医院、商店、幼儿园、农家书屋,还有健身房、练功房和拉丁舞教室。所有公共设施,免费对村民敞开大门。

      生活环境变好了,但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却从过去的7350亩,减少了三分之二。村干部们知道,让农民失地不失业,寻找新的谋生之道,能老有所依,是头等大事。

      “办企业,才能广开增收路。”红霞集团党委书记万建平介绍,目前红霞集团下辖红威货运公司、906客运车队、翔林建筑公司、宏霞物业管理公司、红霞百姓厨房、中业劳动服务公司等多个经营单位。企业做大了,不仅岗位多了,来红霞创业的外地人也多了,还给村里的“包租婆”们带来了“客源”。

      农民改行搞“文联”

      村民魏进香,过去只是村里一名计生信息员。村里办“百姓厨房”,她跟着专业的餐饮班子“偷师”半年后,今年把餐馆承包下来,自个儿当老板,餐馆开得有声有色。

      “真是一举多得!”万建平感慨:“想当年,村民办酒席,房前屋后地搞流水席,一餐饭过后,垃圾遍地。现在搞‘百姓厨房’,村民就餐打7折,不仅乡亲们操办‘红白喜事’、招待亲友省了麻烦,而且环境也改善了。这不,还解决了20多个打工妹的岗位。”

      手里有了钱,不少年轻人开始创业。30岁的村民刘锐,前些年中专毕业后到东莞打工,几年下来也没存下什么钱。城中村改造的补偿到位后,刘锐与亲戚合买了一辆农用车,专跑建材运输,每月净得七八千块钱。

      更了不得的是,社区还正在筹备“红霞文联”。去年开了预备会,“文联”负责人王奎拟定了工作章程。

      短短一两年里,村里的文艺团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67岁的李祖林,当了一辈子农民,到老了,捡起了儿时的书法爱好,现在成了书法协会的理事;20出头的小年轻刘蓓,在村里教授拉丁舞课程,“徒弟们”多是五六十岁的大婶;53岁的孙玉兰,在女儿的影响下迷上了瑜伽,她说,这么好的东西,可得让乡亲们也见识见识;下肢残疾人许涛,却热爱观察生活,练出过硬的口技绝活,他学公鸡打鸣,竟引来母鸡一群……

      瑜伽教练、画家、演员、老板、司机、调解员、办公室文员……红霞村的农民,经历着身份的“华丽转变”,祖祖辈辈想到想不到“尖板眼”活,现在他们也都能胜任。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门窗幕墙英才网
    分享到:
    关闭窗口
    职场资讯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