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
  • 思辨水至清则无鱼的销售

    • 更新时间:2011-1-1 18:56: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水至清则无鱼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似乎不需要多少解释都能明白,但事实是并非人人都明白,或者只懂得大概含义,含含混混。更有甚至,拿来用于人们从事销售的时候告诉老板应该允许员工浑水摸鱼,成了销售人员可以明目张胆进行贪污或者截留的借口,否则似乎就不可能有销售业绩的产生。诸多老板也没有过多的思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恨在心里却也半推半就,生怕违背了规律、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不得不说,这恰是员工利用的弱点,老板充了冤大头却不知道缘由是非。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句古俗语,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说的是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水不能太清澈,没有些杂质或者食物,鱼就养不活了。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纠缠这句俗语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处也宽人,这是极其荒唐而可怕的后患。企业老板正是常常就范于这种错误之中,结果搞得自己很累、企业效益滑坡,销售人员端起饭碗吃着你的喝着你的,放下筷子就骂你。

    水至清则无鱼,就本义而言,可能很吻合当下销售人员的要求和老板的默认,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还囿于古时的理解做事情,会有点刻舟求剑的愚昧。这样不仅事情做不好,还会滋生很多吞噬利润的细菌,到头来都在费力思考,结果都不能获得利益。

    现在我们想想,水至清则无鱼,可能有几个意思。一个可能是水中无食物,水就很清,养不活鱼;一个可能是水中没有鱼,所以水很清澈,或者说从水之清澈就可以判断水中无鱼——无鱼激起波澜、无鱼搅动混水,这跟古语比较一致。但是,我们要更要想想,水浑浊不堪就一定会有鱼吗?比如食物过多了,水会浑浊,但鱼被撑死了,还会感觉有鱼吗?比如,鱼太多了,不缺食物,但由于过分拥挤而缺氧纷纷死了,还会感觉有鱼吗?答案是显然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水至清则无鱼,特别是当今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在给力于鱼的时候也可能在摧残着鱼,很可能会出现有鱼而看不到鱼的情形,因为鱼都死了。

    在企业,过去讲做销售应该给予一些诱饵,否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今天不能再这么认为了。比如给的诱饵(提成、回扣)太丰厚了,销售人员不动了,坐等了,照样会无鱼(无销售业绩);比如,一个池子太小,却招纳了很多销售人员去攻打有限的市场,结果很可能因为缺氧(客户对象)、而不是缺食物(诱饵提成),纷纷离职而出现无鱼(员工和业绩)的场面。这两种情况下,水(市场)都很浑浊、食物(提成)也很充足(丰厚),但就是无鱼(无业绩)。

    最重要的是,古代的鱼给点食物就会茁壮成长,因为没有污染,现在的鱼给的食物越多,可能会死得越快,因为科技本身就会毒鱼。对于企业销售而言,原始的销售可以靠诱饵提成激励,销售人员一被激励就会茁壮成长,现在的销售人员给的原始的激励越多,可能会死得越快,因为对于现代人的金钱激励本身就会毒害销售人员。这一点,我们简单看看简短历史的变迁与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就会知道答案。

    60年代的人靠共产主义信仰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70年代的靠制度工作,还可以加班加点;80年代的人靠制度与文化工作,能上班但拒绝加班;90年代的人不仅拒绝加班还拒绝上班。

    时代在变迁,对于早期的人,用金钱作为诱饵就可以俘虏人心,现在虽然更加崇尚金钱,但由于现代的人大多都有有钱的老爸,需要的既是金钱又不是金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称之为“老板”。也就是说,现代的人要的是做老板的感觉。显然,对于老板,就不能简单地给些食物来养“鱼”了,我们不能说水至清则无鱼,甚至水再浑也未必会有鱼。现代的鱼儿们需要的是做老板的感觉,需要的是一种老板机制。
    所以,今天做老板的再也不能听信过去的水至清则无鱼之说,今天的销售人员也不能再搬用水至清则无鱼的说辞,今天是人人都想做老板的时代,人人都要靠机制驱动的时代,老板给销售人员食物是必然的,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胡乱地给、给得池子浑浊,而应该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鱼儿们(销售人员)自己衡量、自己计算、自己决定如何享用,让销售人员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以市场经济的行为、以真实老板的身份去运作营销,企业老板就可以员工之自我管理达到其无为而治。这样,水更加清澈了(透明机制),鱼游得更快了,鱼更肥了。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门窗幕墙英才网
    分享到:
    关闭窗口
    职场资讯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