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
  • 孩子没赶上班车,家长一怒劝离职

    • 更新时间:2011-1-1 18:40: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

         中职校学生找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而学生的主动离职让各中职校的校长头疼不已。昨天,市教委举行上海市中职校就业工作研讨会,多所中职校长表示,很多学校多渠道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与此同时,有一现象值得警惕:因为家长过分呵护,每年都有部分中职生主动离职。

        千封“求爱信”为学生求职

        几年前,因为对口就业企业减员增效,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学生就业遇到难题。为此,该校主动向企业发出“求爱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林国新副校长介绍道,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学校专门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根据电信局的通讯录,主动向上海化工类、机电类企业发出“求爱信”,推荐自己本校的毕业生。

        “除了向企业发推荐信,老师还像推销员一样,主动拜访相关企业的人事部负责人,在推介学生的同时,探索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办法。”林国新校长介绍道,像德国拜耳公司与该校就是一种“深度性”的校企合作,采取了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拜耳提前一年组班(每年约一两个班),全校学生网上报名,由企业来面试录取,并专门派联络员开设课程培养,学生到企业提前适应岗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该校与德国拜耳公司、赢创德固赛公司、美国陶氏化学、上海赛科、上海石化、上海高化、上海华谊、中船三井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携手,通过校企合作组班、订单培养形式,使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今年,该校一位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担任主要操作工,年薪12万元。

        引企业入校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学风不好,就业薪酬不高,这都是家长对进入中职校孩子的担忧。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上海率先建立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上海中职生与农民工比吃苦,与大学生比职称,2003年以来,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很多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的就业率超过98%。

        鲍贤俊不仅是上海市交通学校的校长,他还有一个让自己自豪的职务——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副会长。鲍校长表示,在该行业协会定期举行的沟通会上,鲍校长发现只有他是来自教育行业,其他人士都是各大企业的负责人,其中,很多企业都是第一次“打交道”。每次会议,鲍校长都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各个企业专门“订做”人才。近日,上海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和永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交通学校建立了“交运汽车”和“永达”冠名班。

        家长过分呵护值得警惕

        “中职校学生找工作已经不是难题,然而,每年仍有部分学生从岗位中流失,主要原因是家长过分呵护,学生不能吃苦耐劳。”研讨会上,很多校长都苦恼地说,部分学生离职的原因让人吃惊。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副校长林国新介绍,日前,该校一位学生从岗位上离职,原因是一天下班晚了十分钟,当他赶到班车候车点时,看着已经开走的班车,这位学生在候车点大哭。随后,学生的家长打车来到候车点,接学生回家,并责怪企业对职工没有爱心,第二天就让孩子去企业办理了离职手续。

        “学生刚进入企业,带教的师傅批评两句,学生就会提出离职。”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的林贵森校长也说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过多,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学生工作遇到一点困难,家长就会说“不要工作了,回家来吧。”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孙国权也说起身边的事例,有学生毕业进五星级宾馆工作,第一个月去厨房洗碗做入职锻炼,一些学生在家长的鼓动下立即离职。

        研讨会上,多位校长呼吁,中职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是一个成人,家长应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成长,鼓励学生多吃苦耐劳、自食其力。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门窗幕墙英才网
    分享到:
    关闭窗口
    职场资讯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