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员登录] 专业、专注、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
  • 作者:许同荣  地区:山东济南  回答问题:0个  级别: 普通会员
    擅长:近七年的技术设计工作经验,精通门窗设备工作原理,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有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擅长学习!
    [点此向他咨询问题]

    门窗幕墙行业管理问题的一点心得(节选)

    • 发表时间:2015-4-27  栏目:门窗技术  浏览次数:3621次

    具体到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门窗幕墙公司来说,我认为应该走“科、工、销”一体化的道路,三者不可偏废。

    首先讲“科”,顾名思义,科技更新、科学管理。我觉得您有句话说的我特别有同感,“门窗幕墙企业必须先做强才能做大”。这是门窗幕墙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反过来,先做大后做强,就可能遇到企业发展的管理跟不上的瓶颈或者会人为的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使企业不堪重负阻碍其正常发展。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公司员工200多人,这还不包括安装外包人员,工厂占地100多亩地,年产值1.5亿左右,注册资金2005万元人民币,8个加工车间,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在全国门窗幕墙行业都算是大企业,虽然不算是最大的。但他现在遇到的致命的问题就是由于一开始没有做强的概念只是盲目的追求规模,从而导致现在产品质量低下,为了单纯的追求低成本生产设备都是选购的那些国产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品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设备陈旧不堪,直接导致无法产出优良品质的产品。更为关键的是从老板到员工从一开始就没有培养出一种坚定的质量意识,公司管理人员100多人,居然没有一个质检,这一点是这个公司留给我的最大震撼。公司上下都在“混”都在“凑合”,最终的结果就是高档的门窗幕墙工程根本无法承接,只能干些低价低质的工程来干,只有靠所谓的“量”来支撑,因为只有这种工程甲方才不会太过挑剔质量。有的价格甚至低到会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不惜使用假材料来保证利润,其结果可想而知。公司发展到这种规模就已经是极限了,说实话,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加强和建筑业市场的越来越规范,这种企业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我真的是乐观不起来,因为现在就已经被业主投诉不断官司缠身了,所谓的售后服务就是一个字“拖”。资金链更是紧张的触目惊心,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有好多竣工六年以上的工程都没法办理结算手续,这其中剩余的30%左右的工程款可恰恰就是企业应得的利润甚至还包括部分成本在里面。像这样的企业要想做强或者再发展唯一的希望便是推到重来了,所有管理人员大换血才有重生的可能。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一开始就注重产品质量,强调科技创新,依托科学管理,那么将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做大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说实话,门窗行业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幕墙行业就不然了,幕墙行业尤其是那些地标性建筑的幕墙,需要水平很高的方方面面的技术专家共同协作才能保证工程安全顺利的竣工并放心的交付业主使用。如果其中有个小小的细节考虑不周便会导致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现实生活中幕墙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上海大剧院的幕墙工程施工,那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做幕墙自重的预应力沉降实验,所以导致工程竣工不长时间便发生地面沉降,导致主体结构及其外观受损严重。这也是幕墙行业高利润的原因所在,高利润的行业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这几乎是一个颠不破的经济学规律。这就为我们这些致力于想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的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说,我个人始终认为一个门窗幕墙企业的成本控制枢纽就是工程技术部门,公司所有的数据都是出自技术人员之手。大到一个工程的窗型分格、型材系列的选择,小到一个螺丝规格的选择,这些数据都是要靠实际工程的实际情况计算得来的,不是信口胡诌的。比如一个十几层高的建筑幕墙,你用180的立柱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通过计算如果选用120的立柱也可以,那么这之间的成本差异具体到整个工程上可能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通过技术革新或技术细分节省成本不仅仅表现在纯物料的节省上,还表现在通过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车间工人的劳动效率上面,这种效益虽然不是那么直观但其真正的价值可能远超材料成本的节省,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所以说有一批高水平、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一个门窗幕墙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利保障。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属于我们公司自己的科研机构,为将来的品牌之路保驾护航,比如研发出自己品牌的系列型材、五金配件等,这些都是将来争做国内门窗幕墙第一品牌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个个争当技术标兵个个争当劳动模范,试想这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奇迹不会创造出来呢?这样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也就会从根本上杜绝本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致命痼疾。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想尽一切办法营造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也就是从根本上基本杜绝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帮结派、损公肥私等不正之风,让全体员工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尽可能的把企业的内耗降至最低。当然这就牵扯到科学管理的问题了,管理无小事,的确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要从管理上入手,把握住企业的根本——人,这个最重要的要素,都说公司最大的财富是人才,真正做到管理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易。

    说句题外话,这次公司之行我发现公司附近有好几所大专院校,我认为我们企业应该跟相关的院校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相互各取所需,我相信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说不定彼此的合作就能创造出一个商业传奇也未尝可知。

    “工”自然是指我们要有强大的生产加工及安装施工的高素质团队。门窗幕墙行业毕竟还是属于传统的加工企业,就算你有再高明再精美的设计蓝图,最终要实现她还是要通过一线工人的双手去创造出来,图纸毕竟只是画饼不可能真正充饥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精心的遴选和科学的管理建立起一支甚至几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才能与我们伟大的设计师们形成默契,通过他们的双手把精美的蓝图变成完美的现实。这样不但保证了我们与业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叹为观止的地标性建筑,这种成就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要运用我们的智慧,让每一个员工都拥有对待自己的产品要像一个艺术家创造自己的艺术品那样的境界才行,经过我手的个个都要是精品。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各个工序定员定岗、分工协作的流水线作业是必经之路别无他途,这也是工作效率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关于这些我这里也不再赘述了。

    “销”当然是指销售。在任何一家企业,销售必然是龙头,产品没有销路,再好的产品也只能孤芳自赏,企业无法盈利,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亡。所以搞得很好的传统企业一般都是“哑铃型”结构,一端是生产一端是销售,也就是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销售文章做足。我觉得现阶段像我们这样的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在销售环节,应该是开放式的,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做销售接工程。只有接到足够多的工程,我们的企业才能一步步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品牌。千万不能小看群众的力量,据说现在有一种理论,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个不相干的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将他们联系起来,这与中国的周易的六爻理论不谋而合,很神奇吧,其实这个世界神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当然广开销售渠道的前提必须是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及产能的基础上才行,否则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其实当我们这个行业做大做强了以后销售就会变得反而很容易,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一个是我接触的天津的一家门窗幕墙双甲资质企业,这家企业已经于今年的9月份挂牌上市了。这家企业的规模很大,设备也非常先进,管理也比较完善,他们也拥有自己几十人的科研团队,他们的公司发展到这种规模他们的业务是不愁的,有好多反而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他们的宗旨是门窗单体工程产值低于1000万元的不做,幕墙单体工程低于2000万元的不做!很牛吧,的确很牛,当然人家有牛的资本。再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江河幕墙公司,我跟他们公司也有过仅有的几次接触,江河幕墙注册资金好像是11.2亿元人民币,据说是全国老二,老大是沈阳远大集团,这个我没接触过我无权评价。江河幕墙的工程只做幕墙,门窗工程是基本不做的,因为光幕墙他们就做不过来,而且幕墙的利润是门窗的几倍,这个帐是谁都会算的。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新办公大楼,这也是现在北京最新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其中光幕墙一项的造价就2亿多元人民币,如此重大的工程,央视只可能给江河做,因为江河足够大足够强,只有交给他央视的领导才放心。如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老板就算是跟央视的关系再硬也不可能拿到这种地标性的工程的,因为再硬的关系也承担不起工程做砸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回归到一点,那就是科学管理。条条大路通罗马,过程可能各不相同,但是科学管理是基础,绕开科学管理是万万到不了罗马的。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企业怎么样才能将一批批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纳入我们的麾下,同呼吸共命运的乘风破浪奋勇杀敌直达罗马城。管理就是管人,管理无定法,每年去海尔参观学习的人数以万计,海尔文化及海尔管理学的书籍光盘几乎每个书店都有销售,但世界上只有一个海尔。科学管理从来就不是一个标有精确刻度的模具,可以套到任何一家濒死的企业即可让其起死回生。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从事的行业特征、员工素质、人员结构、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方方面面都是管理者要考虑的要素,恰恰是因为管理的难以把握,才足以体现出科学管理的真正价值所在。

    管理的对象是人,只要把人管好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这是共识。但怎么才能把人管好,这里面的学问实在太大,不是因为人太复杂而是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甚至不同的地域他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试想一个人如果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再复杂,我想对现在的计算机而言都不叫事儿,如果通过对每一个人的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再经过计算机的整理优化,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得出一个最优的管理方案出来,所谓的科学管理便会变得很容易。但事实恰恰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及情感的扑朔迷离给我们的计算机出了一个对它来说可能是永远无解的难题,就算是我们自己,我们都无法预知我们明天甚至下一秒钟我们的情绪会有怎样的波动,这也恰恰是科学管理的价值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说到“人”就不得不多说几句,现在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也是空前的也极可能是绝后的社会大转型,那便是全球化网络时代的来临。这次变革给我们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冲击正在日趋显现,一些经过几百年检验的看似真理性的教条面对这次浪潮的冲击却变得异常脆弱甚至瞬间土崩瓦解,让一些所谓的专家们大跌眼镜后甚至连捡眼镜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呆傻到裁判椅上风化掉了。就像当年的不可一世的世界手机老大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公司怎么就这么脆弱的倒下了呢?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是很难找到答案的。就像四年前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小米手机公司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市值几百亿的大公司,他们的成长模式用“爆炸式”可能都不足以形容,这个问题在传统经济学中我们同样找不到答案。再具体到我们要必须面对的现在所谓的“新一代的农民工们”,他们的世界观跟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更别说我们的上一代人甚至上两代人了。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我们还固守老一套管理方法不试图变革,那结局会是什么基本上一目了然。作为我们这些管理者应该怎么应对这种新局面,这对我们提出了几乎是全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才不至于被时代的洪流甩下。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步瓦解,使得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使得每一个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由并且变得更加有个性。

    不错,我们正在迈入一个个性化充分张扬的时代,我们谁都无法阻止,只能顺从和调整自己。新的变革必然会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但是还是那句话,高风险的同时一定会有高回报,挑战与机遇共存,就看我们能否把握得住才是关键。

     

     

     

     

     

     

     

    关于门窗幕墙企业管理的几点简单想法

    门、窗,自从人类告别以苍天为被、以大地为床的茹毛饮血时代以来,就始终伴随着人类,当然门窗的更新换代也是紧跟人类历史的发展步伐的。门窗从最初的仅仅是为了通风、采光、便于人类进出等最简单的实用功能,逐步发展到了现在并不仅仅满足实用而扩展到了美学、风水甚至环保科技的高度。前面已经说过,门窗也是跟随着人类历史的脚步前进的,从最初第一代的木窗木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近现代第二代的“钢制门窗”,再到当代第三代的铝合金门窗、第四代的塑钢门窗。从中可以看出门窗的发展也跟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基本同步。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经历的是最漫长的几千年岁月,这是人类从原始时期经过奴隶氏族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时期的漫长历史过程。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门窗行业也是乘风破浪迅速发展,从第二代到第四代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其发展到现在,似乎又一次遇到了其发展的瓶颈。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断桥铝合金隔热门窗、铝塑门窗、铝木门窗、玻璃钢门窗等等都只不过是这四代门窗间两两杂揉的产物而已,其实并没有本质的突破与飞跃,这些严格意义上说都算不得“第五代”门窗。这也就是在等待人类科技的再次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五代”门窗自然会应运而生。至于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标志之一的玻璃、铝板、石材等材质的幕墙,也不过是门窗与建筑墙体相结合产物,当然他的产生与发展也是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门窗的最基本的原始功能刚才已经说过,通风换气、遮风避雨、取暖采光、供人进出等等,这也是门窗的最重要的功能,至于其他的美学或者外在要求都必须建立在这些原始功能的基础之上才有其现实意义,否则便是水中月、镜中花毫无意义,甚至变得可笑。在现代人类住进了高楼大厦之后,做为不是门窗专业或者熟悉建筑行业的普通人来说,如果发现自己的门窗在漏雨透风或者无法开关自如等实用故障的时候,他们肯定就会对自己花费大量金钱甚至是毕生积蓄买来的楼房质量提出质疑!他们可能随口就会说“这房子的质量很差,到处透风撒气!”这样的局面肯定是业主和开发商都不想面对的,所以门窗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对我们这些从事门窗幕墙加工的企业提出了严格而严肃的要求。

    自从我“误入歧途”踏入门窗行业以来,不知不觉已经十几年了,中间虽然有几次不错的“改行”机会,但是最终还是因为难以割舍的那些逐步培养起来的那些“宝贵经验”和“门窗情结”而忍痛婉拒。近十几年以来我见过听过了太多的门窗企业老板利欲熏心,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偷工减料,或者自己的双眼只是被利欲蒙蔽而对自己企业的管理问题不闻不问,最终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或管理事故,其结果可想而知,其企业负债倒闭甚至惹上官司是非,各种各样的结局不一而足。我始终认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才是一个人或者企业应该坚持的价值信条,企业追求利润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利润就不惜牺牲产品质量或者牺牲客户利益就太不应该了。我始终认为企业的原始使命就是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赚取自己应得那部分利润才是正途,否则便是舍本逐末,其最终的结果只有被社会所淘汰,一时得逞不可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的个人的人生理念,人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最要命的是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我始终认为我们活在世上除了获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外真的应该为别人为社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才有意义。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为了佐证门窗质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做出那种低品质甚至有缺陷的甚至坑害人的产品,就像有的窗户整体被风刮下来的事情时有发生,媒体有过多次的报道,这也是我亲眼所见过的事故,如果要是砸着过路的人会是什么结果,真是不堪设想啊!所以说只有回归到做企业的本质才是做人做事的光明大道人间正途,做企业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为自己谋取福利,使自己也使别人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那么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门窗幕墙产品来呢?要严肃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非常复杂,一两句话很难说的清楚,那我就根据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一点专业知识,挂一漏万的谈一下自己的粗略感受吧。

    在门窗幕墙这个行业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能人不屑干,衰人干不了”。说实话,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很高的有但是不多,当然包括各种建筑及其相关的企业在内。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你要是让那些象牙塔里面的所谓高素质的白领金领去干建筑行业相关的一线工作,估计他们可能真的就干不了,还不用说大消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超长工作时间上的差异,就只是是那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们就难以忍受,这些可能与收入的高低根本就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像前段时间网上有些白领吐槽月薪过万的建筑工地搬砖工一样,你就算给白领们双倍甚至数倍的月薪恐怕他们连一周都坚持不下来。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中国现在的建筑业非常不规范,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人为事件层出不穷,作为我们这些为建筑业配套的门窗加工企业来说怎样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突发事件?这就对经营门窗幕墙加工生产企业的管理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从业者,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就要求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各种问题的实际状况灵活掌握,随机应变,以致化险为夷,这种时候,丰富的经验可能要比高学历显得重要很多了!

    门窗幕墙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所以要想管理好门窗加工企业,想让门窗加工企业有个长足的发展,那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当然,一个完全的外行而且是一个不愿虚心听取别人合理意见的人来管理门窗幕墙企业,那肯定是死路一条,绝无发展好的可能,无论他的学历有多高岁数有多大都毫无意义!

    在这里我就仅限于怎样才能加工生产出质量过硬的门窗产品来谈一下一些自己粗陋的管理经验,至于门窗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方法我想您肯定比我知道的要全面深刻的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再说我也不想浪费您太多时间听我啰嗦那么多。“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这几乎是每个成年中国人都可能知道明白的一句话,他说明了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存。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很正确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做到那可就太难了。

    门窗幕墙企业作为传统的生产加工型的企业,肯定逃不过传统管理学的“生产五大要素”,那就是“人、机、料、法、环”,这是人类历史经过上百年时间通过实践检验的智慧结晶,只要是生产企业,基本都离不开这五大要素,当然只是“要素”不是“全部”。只要从这五大要素入手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我相信不会有太差的企业,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要则!那我就我们从事的门窗幕墙企业分别简单分析一下这五大要素的管理要则:

    1.       

    所谓的管理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关于管理学的定义有好多,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定义,或长或短只是侧重点有些差别,而其内核却都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管理对“人”这一核心的重视。人为万物之灵,这既是管理的闪光点之所在,也是管理学之所以会升华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原因所在,或者说是出于一种对性灵人类的“无奈”而产生的。是人都有其惰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必须正视、面对。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肯定就会有弊,作为管理者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趋利避害,利用各种管理方法抑制人性弱点而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这把双刃剑为我所用。关于“管理”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一击中的的定义,那就是“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上面我已经说过,门窗幕墙加工企业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也就是说管理要面对更多层次更多数量的“万物之灵”,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越发的尽心尽力的去管理。人的能力有高低差别,性格有外向和内敛,道德品质的区别那更是千差万别。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这些管理人员首先就要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安排不同的工作,从小的方面来说,不同的人要安排到不同的工序从事不同的工种,才能发挥他的特长并合理的规避掉他的性格或能力的缺点带来的工作风险,比如说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人你让他去做管理就肯定不合适。具体到我们门窗幕墙企业来说,车间生产必须做到工序的精细分工流水作业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条必须坚守的生产要则,只有这样才会做到产品质量的“三检”保证可靠地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效率。同样一个车间同样一个生产团队,分工流水作业和自由组合作业产生的效率差异可能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一点现代管理学之父亚当斯密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经验证过的。当然具体的怎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工序分工,那又是一门细致而重要的学问,比如一个体质比较孱弱的人就不适合去做下料这个工种,一个膀大腰圆粗枝大叶的工人你安排他去压胶条穿毛条就不太合适,他自己做着别扭感觉有劲没处使的同时也不可能会有工作效率可言。再按照ISO质量认证体系的分类,车间工序分为一般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哪些人适合一般工序,哪些人适合关键工序或者特殊工序,都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安排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各种各样资源的潜力提高产能,当然利润才会尽可能的最大化,这才是各级管理人员要考虑的工作重点,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确实要求管理者要有能力有智慧才行,“管理出效益”这句话不是无稽之谈。所以说任何管理工作一定要把“人”作为重点来考虑才可能把工作做好,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精髓所在。正是由于“人”的这种能动性和差异性,才产生了管理的无奈与光辉,这也是管理学的魅力所在。根据每一个人的个性化差异安排工作是科学管理的根基所在!就像“蒙牛”公司的用人法则一样,“有德有才大力提倡,有德无才重点培养,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正是由于人的因素是最难把控的因素也是最容易产生效益的因素,所以大写的“人”字排在了生产管理五大要素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顾名思义,就是指机器设备。作为我们门窗企业来说,既包括车间的各种门窗加工设备、工装夹具也包括管理人员所用的汽车、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还有经常被人忽略的厨房及厕所等所有工具设施。在此以车间的门窗加工设备举例来说,没有健全而且性能稳定的工装设备,要想加工出合格的门窗产品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设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理的才是最好的,这些不只是牵扯企业运营成本的问题,而且牵扯到车间工序是否能以畅通运转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安排好车间正常生产的同时,还要安排车间设备操作工人认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当然最好还要有一到两名专职的设备维修人员,以便监督并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免因为设备突发故障造成质量事故或者工期的延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多少懂些门窗设备方面的知识,以免应付一些设备突发状况或者避免被一些不良员工恶意蒙骗使公司白白的遭受一系列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我也是实际遇到过的。比如操作各种设备一定要做到专人操作,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在基本掌握设备原理的基础上完全掌握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及保养维护。如果工人对设备的了解不够,就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质量事故,例如塑钢门窗不同品牌的型材,在焊接的时候可能对焊机的压力、焊板温度、焊接时间等因素要求有所不同,如果不根据型材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就极容易给加工出来的门窗的焊接角强度造成严重影响,以上参数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焊接质量。再进一步说,就算是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型材在不同的季节及工作环境中以上参数也会有所差别,如冬天的焊板的温度可能要比夏天的时候要高些,焊机压钳的工作压力也要相应的大些,焊接时间相应的长些才行。再比如铝合金门窗冲床的孔槽位置可能稍微调整零点几毫米就会对门窗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靠那些有心的员工自己在工作中去慢慢掌握的。这种细节有很多很多,可能几万字也不一定说的清楚。再就是一线工人在工作实践中的创造发明不可忽视,可能一个小小工装改进就会大幅提升设备的加功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五大要素中最重要又是最难把控的原因所在,所以作为管理人员就一定要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奖勤罚懒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管理无小事”说的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都有可能导致生产的重大波动,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管理上的“蝴蝶效应”。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有的不良员工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设备上动些小手脚让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闲下来”做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如果作为管理者对设备原理不懂而被他蒙蔽,那你就只能手忙脚乱束手无策,还真的以为是设备故障而与他无关呢,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至于办公设备也是一样的,现在有太多的工作必须依靠电脑设备来完成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车间下料的优化下料单,没有电脑就很难做到最优化,从而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具体到玻璃的优化切割来说,玻璃优化(即二维优化)在计算机理论上就没有最优,这之间的差别可就是白花花的净利润。我在这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实验和比较,这可能与我从事技术工作这么多年的职业习惯有关,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工程,我拿出一栋2000多平米的门窗图纸作比较。就是仅仅优化软件之间的差别造成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就达到了20000多元,这还不包括优化下料方案不同造成的工作效率成本差额。虽然说20000多元对于工程本身来说不是太多,但是这只是一栋楼,如果要是10栋楼甚至上百栋楼呢?关键是这些节省出来的钱是纯利润而非绝对成本。所以管理就怕算账,看似小事小钱一算账可能令我们触目惊心,始料未及。所以机器设备在生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机器是死的(包括看似无所不能的电脑)人是活的,一定要做到人机结合从而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3.       

    就是物料、材料,包括办公材料和生产原材料等,还是以车间为例。没有合格的型材、配件、玻璃等原材料要想加工出合格的门窗幕墙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工作。其中既包括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也包括进货渠道的把控及质量检验工作。这就需要检验人员要有原材料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为基础,才能知道从何处下手检验,运用何种检验工具才能准确明白的检测出关于原材料质量的相关数据从而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再就是原材料在储存运输甚至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原材料造成一定的质量缺陷,这些同样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指导来规避这些风险才行。比如库房对于原材料的码放是有一套严格合理的程序的,如果码放不合理造成材料弯曲或者划伤那你无论怎么加工都不可能有合格的产品产出的。原材料的质量千差万别,同材质的原材料价格那更是五花八门,这同样需要我们的采购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采购技巧才能及时赊购出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从而既保障了生产需要也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因为材料成本是我们门窗企业的第一大成本要素,企业要想使利润最大化,就必修想法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增加资金运转速度,因为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当然降低成本不能以降低门窗幕墙的品质为代价。原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       

    法就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订单图纸、合同文件等法律条文。小企业靠个人,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体制。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单纯的去靠老板或者某个高管的个人魅力或威严去管理一个团队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或许看不出有何不妥之处,相反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可能是最有效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其瓶颈作用便会暴露无遗,企业会随时面临猝死的风险。所以一个健康的企业一定要有一套完整而健康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管人去约束人,让员工感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从而不至于使员工误会某些管理者是官报私仇或者徇私舞弊。具体到门窗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就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的规章制度、相关文件才行。当然在此期间,别的成功企业的制度范本也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抄,因为公司间的实力对比、人员素质构成甚至还有地区性差异等因素都有所不同,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还是那句话,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       

    环当然是指环境,不过在这里指除了厂区、车间、办公室等物理环境外,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员工之间以及管理者与一线员工间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团结作战的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的重要性大家都能明白,人人都愿意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因为这样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愉悦,自然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其实反过来说,一个企业物理环境的好坏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企业文化品质的高下。有好多的管理学专家就直接声称,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去企业员工的卫生间一看便知,虽然有些绝对但是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单纯的把环境搞的一尘不染并不能代表你的企业管理水平就很高,这就有点教条主义的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再一个最重要的便是企业员工之间能否形成健康团结的心理环境,说他重要还是要回归到“人”这个重要因素之上。我们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当然也有惰性。人性既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这个特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我们团结协作并帮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又可以使我们产生贪婪嫉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推诿责任等负面行为。如果一个企业老板与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一线员工之间相互猜忌拆台、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整天进行你死我活的暗战争斗,那么这样的企业可能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吗?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吗?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天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如果我们想要管理好一个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正视面对的,逃避本身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危险行为,这么做必定会把企业带向深渊。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既充分发挥员工的主管能动性,又要科学合理的限制住人性“恶”的一面,这需要管理者有很高的智慧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以上便是我简单的介绍一下生产五大要素的所包含的概念性的内容,其实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如果要展开讨论的话可能都是洋洋洒洒的几万字都不一定能解说透彻,当然这五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综合体,他们之间是既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之间盘根错节彼此依赖缺一不可。管理无小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光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懂些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甚至文学艺术等各门类的学科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所以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的过程,借用一句歌词就是“管理没有一劳永逸”。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的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全部激情和潜能使其捏合成为一支精诚团结、吃苦耐劳、健康向上、聪明机智、富有激情的团队。因为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力强悍的团队,只有拥有这样团队的公司才可能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未来做大做强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须要对人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惰性的一面,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合理规避这些人性弱点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车间或者厂区的卫生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单纯的通知车间员工或者后勤人员一定要把卫生搞好,就算是你强调上百遍上千遍,那么厂区或者车间的卫生也不会搞到让你满意。这就是人性弱点中惰性在作祟,谁都想少干点活多拿点钱。作为一个群体的话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谁都会想自己少干点没什么有那么多人呢别人应该多干点的。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怎么解决企业中遇到的这种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把所有厂区或者车间的卫生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一下,使各相关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区,把责任区划分图打印出来并明确标记上责任人的名字,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责任区卫生标准及相关的奖惩制度,而且关键是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执行相应的奖罚。这样的结果,我想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厂区或车间的卫生肯定能达到你所制定的标准要求,当然这只是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管理的要点和方法,那就是管理一定要尽可能的不留责任死角或责任盲区,不给人性的弱点留空子可钻。再比如车间加工门窗质量的把控方面,一定要做到“自检、专检、互检”的三检原则,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对此作出合理的奖罚制度并严格按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门窗的产品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到事无巨细又要抓住重点,其分寸的拿捏是需要智慧和能力的,这就像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作料的添加和火候的把握是需要经验和智慧的。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适用的企业文化,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里再多说几句吧,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健全而合理的组织机构,形成一种逐级负责的金字塔形的梯队结构。在这个组织机构里面,底下一级永远直接对直接上级负责,而作为上级也尽量不要越级管理,否则这个组织机构就形同虚设,管理结果自然是混乱不堪、内耗严重,这样的团队也不过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而已。再一个要强调的便是,一个企业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的特点也一定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之上,让全体员工有一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文件、法律条文等,更是企业团队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的发展理念。每个正规公司的规章制度都很全面很合理,即使是没有也可以随时借鉴比较成功的企业的各项制度进行合理改造,为我所用。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所谓的正规企业做不好甚至做的很差呢?我想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便是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只是他们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文件柜里面的一种摆设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到位。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再全面的制度也只是废纸一堆,所以说企业的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好多成功的企业喜欢以西点军校的案例做为楷模的原因就是学习他们那种不打任何折扣的绝对执行力。还有就是一定要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团队氛围,这是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记得给我上课的首都经贸大学教管理学的李教授说过一句话:“一个企业的坏消息通过正规渠道向上反映的速度是与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成正比的。”

    不再罗嗦了,实在抱歉浪费了您这么多宝贵的时间,那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一句话,通过这十几年专业知识、人脉资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门窗幕墙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一点心得和经验的,我相信通过我的这一点点经验之谈,应该不会让您失望。

     

     

     

     

    许同荣

    2013/11/3

    关闭窗口